国际最新研究:天空强力激光能制造虚拟避雷针转移电击路径******
中新网北京1月17日电 (记者 孙自法)施普林格·自然旗下专业学术期刊《自然-光子学》最新发表一篇物理学研究论文称,朝向天空的强力激光能制造出一种虚拟避雷针,转移电击路径。这项发现可能为重要基础设施如发电站、机场、发射台等寻求更好避雷方法开拓了道路。
激光避雷针工作中(图源:TRUMPF公司Martin Stollberg)。 施普林格·自然 供图该论文介绍,迄今为止,最常见的避雷设施是富兰克林避雷针,这是一种电传导金属杆,能拦截雷电放电并将之安全导入地面。作为虚拟、可动的“避雷针”,射向天空的激光光柱可能是一个替代方法。使用强激光脉冲引导雷击的想法之前在实验室环境下得到过研究。然而此前尚无在野外实验性展示激光引导雷击的成果。
论文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、法国巴黎综合理工学院和法国国立高等先进科技学校奥瑞莲·霍沃德(Aurélien Houard)与合作者一起,2021年夏季在瑞士东北的森蒂斯山进行实验,探索激光是否能引导雷击。一台大型汽车大小的激光器被安装在一个电信塔附近,每秒发射多到达千次脉冲,这个塔每年被雷击约100次。在雷暴活动期间激光器运作了超过6小时。
激光避雷针工作中(图源:TRUMPF公司Martin Stollberg)。 施普林格·自然 供图论文作者观察到激光转移了4次上行闪电放电过程,使用雷电产生的高频电磁波来定位雷击位置证实了他们的观察;增加雷击时的X射线暴检测也证实了转移引导成功。其中一次雷击被高速摄影机直接记录下来,表明它沿激光路径行进了超过50米。
论文作者总结表示,他们的这项研究发现拓展了大气中激光物理学的认识,或有助于开发新的避雷策略。(完)
云南普洱:三头象妈妈带七头象宝宝“集体午睡”****** 中新网普洱1月17日电 (郭元丰 杨国荣)近日,在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境内,监测人员记录到3头象妈妈带着7头象宝宝活动的珍贵画面。 图为云南普洱江城县,正在午睡的象群。 郭元丰 摄在曼老江边的芦苇丛中,一个象群正在集体睡觉休息,3头小象被围在中间,小象卷着鼻子躺地睡觉的样子十分可爱。经专业人员分析判断,中间3头小象刚出生8个月左右,其他4头幼象1至3岁不等。 图为云南普洱江城县,正在午睡的象群。 杨国荣 摄亚洲象作为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,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,国内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、普洱市和临沧市。经过近30年的拯救和保护,云南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目前已有300多头。(完) 图为云南普洱江城县,正在午睡的象群。 杨国荣 摄
|